吞没形态仍然属于反转形态(事实上,日本蜡烛图技术里要讲好几个反转形态,我这里一个一个来分析)
吞没形态需要两根K线(其实就是蜡烛线,但是我们日常用K线的称呼用习惯了,所以我还是叫其K线好了)可分为看涨吞没形态和看跌吞没形态。
看涨指的是在下跌趋势中,出现了两根K线,其中第二根K线和第一根K线的颜色不同(也就是阴阳属性相异)。它的实体部分把前一根K线给抱进“怀里”了。用数学的方式来说,可以是:
max(open2,close2)>max(open1,close1) & min(open2,close2)<min(open1,close1) & (open1-close1)*(open2-close2)<0
还有一个前提,就是第一根K线之前,已经形成了一段趋势。如果在此之前是一段横向整理的行情,那么就很难称其为“吞没形态”。
我们可以看出来,在吞没形态中,它的上影线和下影线是不重要的。主要就看open和close两个价格。以及这两个价格的相互关系。
一下是SC.INE的周线吞没形态。
第一个吞没形态出现以后,虽然下跌,但跌得不够爽快。直到第二根吞没形态出现以后,才有比较痛快的下跌。
这是ru的吞没形态
首先,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一个事实:不是所有的反转形态一定会出现吞没形态。但是反过来呢,是不是吞没形态出现以后,一定会出现反转呢?
我看过ru的形态,大致是这样。如果出现吞没形态,一般会形成反转。但是吞没形态出现的机率不高。(后面我想用程序捋一遍,穷尽所有可能的吞没形态)
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例外,比如下图就有一个小例外。
但是这个可能也不算吞没形态,因为仅仅只是涨了两根K线,可能也不能被称作是“形成趋势”。
总之,在趋势的判断标准要求下,反转形态的决定,还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。需要灵活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