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事万物都应该有相通的道理。我们的研究,其实和破案应该是有相似之处。我们都是要从已知的事实出发,去推导一个未知的结果。中间,我们有三个内容是相同的。一个是事实。破案来说,需要掌握很多事实,比如指纹、尸体的死亡时间,影像记录等等。这个就好比我们商品研究当中的数据。比如产量、需求和库存,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细节数据。第二个是逻辑,其实我们看侦探小说,看破案片真正感佩的不是结果,而是从事实到结果的一个推导的过程。它是有逻辑讲究环环相扣的。这个和我们商品研究其实也类似。比如同样的数据、同样的消息,在不同的人眼里,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,会得到不同的结论。而这个区别,就是由逻辑不同造成的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正确的逻辑。最后一个是结论。对于破案来说,根本目的是要找到凶手是谁,盗窃者是谁,其他作案者是谁。当然可能在法官量刑上,还需要了解更多的细节。对于商品研究来说,我们最终目的肯定是要知道商品是要涨还是要跌,能涨多少能跌多少,多长时间等细节。但二者最大的不同是:破案最终的结果是过去的,而商品研究的结果是未来的。但是二者又都有相似之处:就是没有啥结果能够具有绝对的确定性的。破案有没有冤案?一样也有啊。那商品研究的结果错了的,那更是寻常之事啊。
那么这种对比,我主要考虑到的一点是在“事实”端。我们可以发现一点,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,破案所掌握的事实是越来越多。比如DNA验证,比如摄像头监控等等。这就好比我们在商品研究上,能够掌握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厉害。比如通过卫星,我们可以获取全球的种植动态信息。但这里有一点给我启发:在过去消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,就不能破案了吗?照样可以啊。只不过大家使用的手段各不相同。所以我想到的一点是:世界是普遍联系的。你用这个数据,那个数据,其实可能就构成了整个世界的大局全貌。我们对世界里要了解的条件,可能并没有那么多。就像矩阵中的“秩”的概念。比如我们看到的世界是n×n的矩阵,但它的秩可能是n-m(m≥1,且n,m∈Z)我们其实只要掌握n-m条信息其实就足以掌握事物的全貌了。但我们可能要捋出这n-m条信息可能并不容易。但如何把我们所掌握的信息、事实进行推演,以促进我们对结果的判断,却可能非常需要讲究方式方法。